
尊敬的程路主席,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指导,由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等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碳中和图谱及零碳城市峰会”,并对中国碳中和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
本次会议聚集了一些专家学者及优秀企业对碳达峰碳中和献言献计。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吴维海院长提出中国了碳中和图谱及零碳城市的新的概念,会上还发表碳中和行动宣言,我在寻求一个碳中和的具体抓手,整个宏观目标怎么具体化,我想做一个有意义的阐述,我讲三个方面,大家具体讨论。
双碳既是老问题也是新问题,老百姓并未清楚何为碳达峰碳中和,何为碳汇,何为碳源。
第一、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达峰要高位思考,提高自觉性,要解决单位与个人于己无关的思想,老百姓没有多少了解碳达峰碳中和,所以要加大宣传,提高自觉性,要高位思考,我觉得这既是我们的庄严承诺,也是高质量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发展需要,更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总书记不但做了承诺,并督促这方面的发展。粗暴开发,人类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在座的年纪大点的人可能会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个未来学家,叫托夫勒,他写了一本非常畅销的书,书中提到两段,第一是计算机可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信息革命;第二是本世纪滞销的垃圾会影响人的生活环境和发展,其实他讲的就是环境问题。
10多年前,奥巴马在白宫接受记者采访,美金的最大危机是什么,他说,美金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契税问题。
大家都知道,近几年来,美国也好、日本也好、加拿大也好,拼命打压中国,但是在契税问题上他们还是很谨慎的。干枯的土地和极端的气候导致纷争不断,气候问题威胁到全人类,没有一个人能幸免。
2019年大气危害气体的含量是近几年最多的,2019年5月达到400ppm,地球正在燃烧,程路主席刚才也讲到,由于温室效应,导致冰储量迅速减少。1979年到2016年平均每年减少8.7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挺吓人的,冰量的减少,四分之三的淡水来自于冰量。冰量的减少会导致温室效应,冰量的减少会导致饮水的困难。
我原来是搞农业的,专家研究,地球温度每上升一度,主要在发达国家对小农户影响很大,气候问题不是哪个人,哪个国家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我非常高兴吴维海院长牵头组织开这个会,我要通过这个会对各行各业好好宣传,高位认识,提高自觉性。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解决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问题,工业也好,农业也好,商业也好,这是个绿色发展问题,社会经济系统的调整和变革,必须城乡一体,各行各业一起努力,因为碳达峰碳中和涉及到能源机构、产业机构、生活方式的诸多方面。西方解决这个问题一般要50到70年,我们国家在30年-40年内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现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尽管我国发展很快,我很赞成刚才程路主席讲的,GDP是很重要的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所以说作为发展中国家这个阶段还是比较长的,这种情况下,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碳达峰碳中和是非常艰难的,必须各行各业,全面参与,既有重要性,必要性,又要考虑艰难性和复杂性,对它的难度要充分分析,仅从能源结构讲,有人说碳达峰碳中和依赖能源,我觉的有一定道理,也不是全部。我们的化学能源,占整个能源机构的85%,而其中煤炭占60%,你想这样的能源结构,必然会导致碳排放,清洁能源只占15%,要达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结构,专家讲要倒过来,清洁能源要占85%,三十年之内要让能源结构做出根本性的调整,大家想一想,难度是非常大的,尽管这几年,太阳能也好,风能也好,氢能也好,都已经做了调整,前天我看了一个资料,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都增了两倍,这很好。但是能源车上路比例不到10%,所以能源结构的调整,是个非常艰巨的过程,有科技攻关的问题,有社会经济机构的系统调整问题,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问题,有具体导向问题,如何调动积极性的问题,现有政策和已有的政策怎么衔接的问题。我觉的这些问题就是老吴(吴维海)发起设立的碳中和研究院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我期望碳中和研究院成立以后,要研究一下。双碳目标的方向如何落到实处,在很多细节问题上要提出意见。同时,我也赞成零碳城市发挥引领作用,因为我在农业部工作,也包括在场的王秀忠同志,这次碳中和提出的是零碳城市,但是城市农村一起抓。作为这次论坛来讲,我觉得农业这块,是千万不能丢的,大家认为碳排放的主要源头是工业,这个结论也是专家们提出来的,近年来,化学农药,机械设备增加,中国的农业已经变成机械农业,包括畜禽养殖业的大量增加,农村也作为了一个重要的碳源。大家知道,农业有两面性,一方面是上面讲的活动碳源,另一方面农业产业是以光合作用为基础的产业,又是碳汇产业,把工业生产排出的二氧化碳和人类活动排出的二氧化碳形成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其实是气肥肥料,这是两重作用。所以作为农业来讲,要千方百计的减少温室效应,同时要下决心发展农业、林业、渔业。
具体来讲,我简单讲个题目,具体要抓那些方面:一是,农业化肥的零增长,提高利用率,推进绿色防控,今年夏粮连续18年增长,生产是稳定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是付出了代价的,农药整体的使用量占世界的50%,单位耕地使用的农药是美国的5倍。一方面农业的高产、稳产,为社会经济提供保障,同时我们是付出了代价的,所以农业部提出来,产量要增加,化肥农业不能增加,要怎么做呢》靠科学,靠提高利用率,所以这方面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大家知道,化学农药的生产过程无非是个很重要的碳源。所以这一点,这是一个。第二个推行保护性工作。
第三,粪肥及生物质的综合利用。刚刚程路主席讲了碳交易,我们要把农业纳入碳交易的里面。前段时间我去湖北,湖北通过发展沼气推进植树造林,保护好草原资源和湿地,一些贫困地区,因为我当了5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扶贫办有贫困地区有优势,贫困地区是绿水青山的,它是一个碳汇的启动地,湖北减排的217万吨的碳汇如何进入交易市场。进入交易市场给贫困地区增加5000万元收入,我觉得要总结这些好的做法,真正的把源碳汇,减少碳的排放。
第二,增加碳汇的吸收。大家想想看,是一个生活生产整体系统级别的调整,大家也算过要投入多少钱,我碰到一个搞金融的朋友,金融界上大体上要达到宣传目标,要投入百万亿级的,除了政府来讲,金融要解决社会其各方面的,也要引导投入,必须研究好的机制,交易机制是一个很好的。所以我讲的第二个观点就是双碳目标,必须各行各业,要在科学技术投入各方面的攻关。
第三,碳达峰碳中和要从我做起,要以远程机器来推动,低碳生活是文化是精神,要大力宣传和推广。今天讲零碳城市,吴维海院长和你的团队,我建议你们一定要提倡打造“零碳个人”,我当了国务院参事的党支部书记,国务院党支部书记,我们要做点事,当时我给林业部算了一下,如花多少钱碳汇建设,就把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全吸收,现在可以说我是零碳个人,大概花1000块钱植树造林能解决个人零碳问题,可能在座有些同志不一定那么多,他问乘飞机多,还是汽车多?其实每个人一生的活动,一年的活动,这个数字不吓人,1000块钱交2000块钱,我也出得起,你交3000块钱对国家有用的,大家能干。所以我建议你们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和中国碳中和研究院(产业联盟)搞一个不但零碳城市,还要零碳个人。这样做很有好处,让人人都关注这个事情,不是碳中和碳达峰都是总书记的事,是大家的事,我很赞成,你们国合院打造零碳智库提到“五个一”挺好的,你比如说餐饮不能浪费,我这里在讲碳周期,我讲个水周期,一公斤水稻要多少水,一公斤水稻要2000公斤水,一公斤小麦要1000公斤水,一公斤玉米1200公斤水,一公斤猪肉要5988公斤的水。鸡肉好一点,大约4325公斤的水。不是我算的,专业部门算到的数据。所以说我很赞成你(零碳智库)提出的“餐饮节约”,千万不能浪费,一道道的饭菜是一道道的环境,所以这一条还是非常重要。
第二,我们不点哪个大企业的名字,点名字不太好,有个上市企业,它的财务披露,包装成本占了成本的63.72%,其中指向31.5,品质31.6,我说现在包装也是,现在又来事儿,比如说老朋友送我这么大的茶叶,外面是纸盒,里面是木盒,这里面是铁盒茶叶一点,你说木盒也好,纸盒也好,铁盒也好怎么来的,它必定是碳源。就这一点(茶叶),那么大包装。我觉得最近有点反潮是一个餐饮浪费,一个是包装。老吴(吴维海)你这个研究院替我好好宣传,这是第二。
第三,我觉得两件很有意思,你们身边都有人开奔驰车、乘电梯,去干什么?跑步,你不能跑着去吗?这是一个。另外,我在成都,在深圳,我碰到两个五星级饭店,你们知道五星级饭店的大堂在哪,大堂都是一层,他们在60层,为什么?我就问他们,他说便于顾客整体的了解酒店,增加电梯的运行,像这种建筑,我说,建委、发改委就不能批准他开工。批项目要有技能的东西。所以这个事情我希望这些人人做好,比如夏天少用一度电,其实空调调到26度,人均适宜的是26度,有的地方都是21度22度,特别五星级饭店,服务员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既浪费的也不好。所以我到处提倡扇子文化,扇子文化三大功能,书画炼精神。看到书画,对眼睛(视力)还挺有帮助的,风度又节能。这不是挺好吗!所以,老吴(吴维海)我把这个扇子送给你(现场赠送吴维海亲笔签名的折扇,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已经收藏)。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