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专家相聚文化经济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19-12-23 07:33:29

    新华网北京12月13日电 题:产学研专家相聚文化经济发展论坛 共话文化经济与高质量发展
  新华网记者 袁思陶 史竞男
  12月1日-2日,以“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省博鳌举行。本届论坛期间,举办多场平行论坛,其中,以“文化经济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平行论坛——“文化经济发展论坛”于12月1日下午举行。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在该论坛上致辞,他认为,文化经济中的差异性十分重要。无论是狭义的文化,还是广义的(包括企业文化、影视文化)的种种文化,都有一种共通性需要坚持,那就是要保持突出的差异性。保持差异是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要牢记差异、保持差异、突出差异、发展差异,才可能使文化产品创造和保持高质量发展。
  在此次文化平行论坛上,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北京文投大数据有限公司就继续共同研究编制“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此外,出席论坛的文艺名家、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媒体人士围绕主题进行了数场主题演讲,并以“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评估”和“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两场圆桌对话活动。
  聚焦文化经济发展
  莫言在致辞中以在英国演出了9000余场仍座无虚席的歌剧《悲惨世界》和日本有着104年历史的宝冢歌舞剧为例,阐述了各国优秀文化是如何创造经济价值的,并提出中国未来的文化经济市场也令人期待。
近年来,我国文化领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文化消费需求日趋旺盛,逐渐形成新兴消费热点。与会专家指出,从2012年以来,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7%,已经成为我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一支重要力量。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更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北京观恒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祁述裕在演讲中使用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生动直观地概括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发展的情况:“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结构在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长,占比偏低;文化贸易始终保持顺差且增速缓慢。”据悉,通过“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国家统计局与有关部门做出预测,在2022年文化产业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将达到或超过5%。祁述裕则在演讲中进一步指出:“‘十四五’期间,第一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文化产业的总量在‘十四五’末时有望达到7.8万亿元,占GDP比重会达到5.5%左右。”

版权所有:潍坊市新经济研究会 鲁ICP备19062799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云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