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创伤”不会影响长期发展

发布时间:2020-02-12 02:03:00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全面爆发,对2020年初的经济形成了明显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资本贡献率,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种变化为防控疫情带来新优势,也对经济发展造成大挑战。从消费模式看,当前消费重心倾向于服务产业,疫情时期的居家隔离生活状态让人们开始适应新型消费模式,正在升级的线上消费催生出了一大批新的商业模式,对现有的线下企业如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都造成了冲击,大量企业正在面对新的大洗牌,各种交通方式旅客发送量都明显下降,电影票房、旅游收入和餐饮收入同比也明显下滑,但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等数字经济新业态十分活跃。从就业情况看,疫情造成的延期返城和复工,会一定程度导致企业复工复产率低,批量中小微企业在因疫情导致的洗牌中难以维持导致的员工失业现象,都会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切实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
近日,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接连下降,这说明防控措施得力得法,疫情防控有力有效,要正确认识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避免过度恐慌情绪影响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发展。疫情防控更加精细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从全局角度及时通报疫情,还要细化至具体区域,正确认识身边的抗疫进展和真实环境,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在疫情严重地区要做好防疫措施,保证防护用品供应,保证居家隔离杜绝疫情传播蔓延,在尚未出现过疫情的区域可以在保证足够防疫环境下合理安排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具备条件的企业复工复产,缓解不必要的社会内耗,遏制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保证人民正常生产生活。通过政策激励方式帮助企业脱困,鼓励商业户主为租户减免更长时间的租金等。特殊时期政府作出表率,与企业共担风雨,带来更大的全民福利与社会信心。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虽然会对当前经济活动造成部分负面影响,但终究是一次性冲击现象,不会造成对全年的影响,更不会削弱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
2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主持记者会时,针对外国金融机构和外媒提出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冲击全球供应链,拉低今年世界经济增速”问题做出回应,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疫情防控的进展和成效。我们相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以及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因为这场疫情而改变,我们有能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至最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虽然短期内疫情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但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来稳定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格里·赖斯表示,中国经济体量大,有资源也有决心有效应对此次疫情,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疫情的管控,已经提高了在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领域的支出,必要时中国也有足够的财政空间来采取行动。世界银行近日发文表示,中国政府有足够政策空间应对疫情,并且中国已经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这将减少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世界银行对中国政府为疫情防控以及保证经济韧性采取的措施表示支持。
一些欧洲主流媒体和欧中经济专家分析认为,疫情可能对金融市场带来短期波动,但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长期走势。欧盟布鲁盖尔智库资深研究员艾西亚指出,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史无前例的防控举措,如果疫情能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总体好转,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有限和可控的。英国《金融时报》刊发专栏文章,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应该是短暂的。
在党的领导下,有勤劳智慧的人民,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全有能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只要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发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焕发巨大的潜力和蓬勃的活力,继续行稳致远。
 
 

版权所有:潍坊市新经济研究会 鲁ICP备19062799号-1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云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