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先一步,为山东在全国复工潮中占得了先机。“幸亏2月14日克服万难,恢复施工建设了,否则到现在,已进入施工队伍荒,各地都在抢人,再想恢复新项目建设,难度系数就大了很多。”蓝帆医疗董事长刘文静2月24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月4日,山东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资进度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2月底前具备条件的企业全部恢复正常生产,在全国较早打响了复工的“发令枪”。
企业复产以“快”赢先机
山东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21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开工2441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6%。这一数据在全国也处于领先位置;列入电网统计的28.8万户复产工业企业达产率达到70.33%。
1月27日,大年初三,潍柴发动机板块开始陆续恢复生产;2月5日,潍柴更是“满血复活”,全面恢复了满产秩序,打响了山东满负荷复工第一枪。
产业链上大企业的开工效应很快传导。一家潍柴上游供应链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们也在初三和潍柴同步复工,目前早已实现满负荷生产。随着下游主机厂陆续复工,我们周六、周日都要生产。除了要做好疫情防控外,生产上与平常已没啥区别,该开展的合作项目正常开展,电话会正常开。”
“整车企业具有特殊性,涉及上万个零部件,由于运输、上游企业开工等问题,某些零部件供应不及时的问题还时有发生,现在生产上先把主要框架搭建起来,等到零部件一到位马上完成全部生产,所以负荷率整体上还是比较高的。”一家重卡整车企业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在此次疫情中,山东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长、大型制造业企业多的优势得到显现。“钢材进厂,产成品出厂,中间所有环节我们都可以实现封闭式生产。”上述潍柴供应链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封闭式的生产,既满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也可以保障生产效率,满足客户需求。”
复工所需的消杀类化学品、防护产品,也在山东本地很快得到保障。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通过政府协调和企业自己努力,在本地就实现了口罩的供应。”万华化学、滨化股份、华泰股份、泰和科技、联创股份等一批化工类上市公司紧急投身消杀类化学品生产,不仅解决本地政府、企业消杀需求,还驰援其他区域。
快人一步,已经让企业在市场中赢得了先机。上述重卡企业人士表示,下游客户对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存在强烈预期,公司已有意在混凝土搅拌车等相关产品上加大储备量,待市场一旦完全开闸,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大项目启动蓄力未来
今天的投资是明天的项目,就是后天的优势和竞争力。一批疫情防控急需产品项目已经紧急上马。仅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2月14日,蓝帆医疗临朐健康防护产业园25亿只医用手套新生产线项目建设复工;原定于可转债募集资金到位后启动的“第三期年产20亿只丁腈手套项目”提前启动项目建设;公司还紧急启动了总投资1.66亿元的2亿只/年医用口罩项目、消毒杀菌类医用防护产品项目和6000万副/年手术手套项目。华纺股份、华仁药业各自投资1000万元建设医用口罩项目。这些短平快的防疫用品项目都会在短期内即形成产能,为疫情防控提供物质保障。
一批稳增长的重点大项目也陆续开工。2月12日,山东重工集团总投资1535亿元的山东重工(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全球最先进的氢能燃料电池、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HPDI燃气发动机三大新燃料技术和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内燃机应用于卡车、客车、工程机械、农机等领域,同时利用新能源、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单一、传统的整车整机升级为新能源、智能网联绿色产品,打造国际一流整车整机品牌。
2月24日,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港股06198)董家口港区粮食筒仓二期工程等建设现场,随着施工设备齐鸣,总投资210亿元的山东省港口集团2020年首批重点建设项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集中开工。
政策助力人财物流转
对企业和项目开复工实施奖励。根据各市“四上”企业的开复工率,结合省级重点项目(包括省重大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以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各地开复工项目个数和开复工率,对排名前3名的市各奖励1000万元,对第4-10名的市各奖励500万元,加快推进全省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达产进度。
对企业经营达产实施奖励。根据各市工业增加值增幅、工业用电量增幅,结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对排名前3名的市各奖励500万元,对第4-10名的市各奖励200万元,支持各市加大投资、加快达产,提升地区产出效益。
对企业和项目资金保障实施奖励。根据各市新增贷款增幅,对排名前3名的市各奖励500万元,对第4-10名的市各奖励200万元,鼓励各市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等问题。
对交通运输保障实施奖励。根据各市货运量及货物周转量增幅,结合应急防控用品运输量、定制化运输里程及人数,对排名前3名的市各奖励500万元,对第4-10名的市各奖励200万元,支持各地开展“点对点”定制化运输服务,保障企业外地返岗务工人员及原料设备和防控物资出得去、进得来。
奖励资金由各市统筹用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和项目建设复工达产相关支出,政策暂定执行到2020年3月31日。为引导各地加快复工达产进度,对2月底复工达产的加大奖励力度,相关奖励标准上浮20%,资金于4月份一次性兑现。
另外,安置外地返岗职工隔离所支付的酒店、公寓等租赁费用,由企业、所在县(市、区)财政、所在市财政和省财政各承担30%、20%、20%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