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在这场大的变局里,中国要在芯片、汽车、制造、能源、化工、生物医疗领域取得领先,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政策倾斜以及资本支持,这是反击美国打击的最好方式,所以说未来房价不能上涨,国家鼓励支持经济发展的资本一定不能流入房地产,房地产绝不能成为资本的蓄水池。
自1998年商品房改革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卖地收入与银行进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拍卖价格越高,地方财政收入越高,地方政绩越好。地方政府有炒高地价的动力,中国的房价才不断的水涨船高,房地产泡沫越吹越大。
客观来讲,土地财政对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贡献巨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四处开花,使得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互联网经济等得到高速发展,也为当下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新基建的发展不再需要地方政府搞土地财政,无需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
当前中国城市化率达到60%,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下半场,再也不能像前半场那样粗放式发展投入大量政府资金。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房产拥有率达到83.43%,拥有两套以上房产的家庭更是占到40.07%,中国的房产已经足够饱和。独生子女占比很大的90后00后成为购房主力,房产的市场剩余数量就会更多。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以中美关系为代表的外部环境恶化,中国以往的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已经难以维系。在外循环难以持续的情形之下,政府提出了要发展“经济内循环”,内循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高房价问题。作为最具有购买力的年轻一代,每个月却将大部分收入用在房贷上,高房价不仅掏空了大多数普通家庭几代人的积蓄,还限制和压迫了最有消费欲望的年轻人未来的购买力。这样既无法实现“内循环”,也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在这样一个居民和政府的杠杆率已经相对紧绷,房地产在居民家庭财产当中的占比已经过高的时间节点,去房产化必须成为主基调。最近几年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不断释放的一系列政策也侧面印证了国家去房地产化的决心。
旧改政策取代棚改政策。棚改政策实施以来引发了诸多的矛盾冲突,以往大拆大建的房地产局面将发生改变。在过去的一年时间,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政策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多次在重要会议中提及,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政策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该政策的推进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可预见的是,在棚户区改造这种大拆大建的局面发生改变后,土地市场以及楼市方面,都将在一定程度上迎来降温。
继续稳步推行房住不炒政策。在2016年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当中,“房住不炒”政策首次被提出。对于房地产行业,我国政策仍然是要抑制房价上涨,今年两会报告“房住不炒”更是再次被重申,地方政府对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控制依然严格。坚持“房住不炒”,是国家给中国楼市定下的目标,也是国家对于炒房者的态度,那就是坚决不允许炒房者的存在。从这一轮楼市调控的政策来看,能明显发现国家对于炒房者的打击力度是很大的,中国楼市作为一个受政策影响十分巨大的市场,随着房住不炒的不断深化推行,未来市场上的炒房者将会慢慢消失,房子将慢慢失去“投资”属性 ,在这样长期的目标定位下,房价将逐渐失去大涨的动力。
房贷利率不断下调。购房会占用绝大多数家庭的巨大财产,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贷款买房。这种情况下,房贷利率下行对于购房者无疑是重大利好。今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央行采取多种货币政策加大流动性投放,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银行间资金较为充裕。同 时,央行在注入流动性的同时,通过降准以及下调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等操作利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推动作为房贷定价基准的LPR持续下行。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房贷利率持续下调,已连续下降7个月。
未来买房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房子更多的功能是保值及在此基础上的增值。如果想通过投资房地产赚快钱,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和金融系统绑定的程度过深。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系统,如果直接戳破房地产泡沫,房价暴跌,中国的金融系统将面临崩溃。国家层面多次要求稳定房价,是控制房价持续上涨,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绝不是全国范围内普跌。
房价持续上涨引发的高房价会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如社会分配不公,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动荡等。有远见的地方政府深知高房价的危害,关键是解决土地财政,未来大概率会通过征收房产税来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地方政府的财政问题得到解决,地方政府才能有戳破泡沫的底气和动力。
政策上看,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的方针不会动摇。短期内,在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大幅高于名义经济增速的情况下,部分城市房地产调控会继续收紧,防止资金不合理的、过多流入房地产市场,过度推高房价。中期来看,未来城市土地的资源越来越少,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长期来看,中国楼市从1998年房改开始已经二十年,房地产市场由黄金时代过渡到白银时代,人口也不断的从小城市流向中心城市。目前来看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一些科技输入型城市和内地大型枢纽城市,人才吸引能力强,人口流动大,未来的住房需求还有一定膨胀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