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连续9年的增长之后,德国经济第三季度出现了技术性衰退。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正进入一个“困难阶段”。毋庸置疑,德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高质量制造业蜚声全球,产品出口到世界市场,为何德国如今面临着经济衰退的风险?在全球央行不断降息、欧洲央行保持低利率的情况下,德国经济为何不为所动,仍然低迷?
危机四伏的全球经济
在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全球性的经济放缓已经是事实,而且正在向衰退发展。虽然美国的经济数据反映美国经济仍处于扩张区间,但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速已显著放缓,美国经济前景被市场看淡。不过,观察和评估世界经济的现状和趋势,不能只看美国经济。从更广的视野来观察,安邦智库的宏观研究人员注意到,全球很多经济体都已经“危机四伏”了,从印度到迪拜,再到新加坡,到德国,到阿根廷,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经济都出现了问题。日益增多的“问题地区”显示,当前的经济问题不是区域性的,美国经济即便不出问题,这个世界也正在陷入了危机之中。让我们看看各国的最新形势变化。在亚洲,韩国在经历了第一季度的负增长后,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1%,连续7个月的出口下降让韩国把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调降为2.2%。新加坡今年第二季度修正后的经济增速环比下降3.3%,GDP同比增速仅为0.1%。此前一直保持7%以上快速增长的印度,曾是新兴经济体中的增长明星,但其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较一季度的5.8%大幅下降。在欧洲,随着出口下降,德国GDP第二季度环比下降0.1%,GDP同比持平,即将步入衰退,这也使得整个欧元区经济第二季度几乎停滞,环比仅增长0.2%。受脱欧困扰的英国虽然上半年GDP同比增1.5%,但第二季度经济环比下滑0.2%,创2012年底以来最差季度表现,经济学家曾预测经济将停滞不前,但萎缩实属意料之外。在南美,阿根廷已经陷入金融危机之中,过去的一年,2018年,阿根廷GDP下滑2.5%,比索兑美元汇率一度跌逾90%,通货膨胀率近50%,数百万人陷入贫困,IMF将阿根廷2019年GDP增速预期从-1.2%下调至-1.3%。而巴西第一季度经济环比下滑0.1%,第二季度环比增长0.4%,已经是近年来少有的好成绩,外部情况的恶化给未来几个月的南美经济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而饱受政策争议的美国,虽然仍然保持经济增长,但各种迹象表明其经济前景并不乐观。特朗普总统和华尔街一直压迫美联储进一步降息以刺激经济和金融市场,而美国的投资和物价数据反映出美国经济有进入下降周期的迹象。近期美国股市的调整,正反映了投资者的焦躁和不知所措。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历史新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07年以来首次降至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下方。经济学家和投资机构纷纷警告,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倒挂”的反常现象预示着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对目前危机四伏的全球经济形势,安邦智库其实早已给出了原因和解释。这种全球性的风险来自于全球经济系统性的问题,安邦智库之前提出的“危机三角”模型,为判断全球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过度的城市化带来过度的信用创造,造成了普遍的资本过剩,也酝酿了经济危机。此外,普遍的生产过剩、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逆全球化的破坏作用、地缘博弈下的世界格局变化,都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当前世界“需要”一场大危机来进行调整,现在可能正在逼近临界点。
对于全球经济的趋势,国际资本市场也已是惊弓之鸟,不断地进行避险调整。资金的“抱团”取暖,已经使得逾16万亿美元的债券收益率低于零,占全球总量的30%以上。国际资本避险也反映了金融市场即将进入危机模式,只是在等待某一声“惊雷”爆响了。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判断,市场等待的可能只是一个确认的信号,这可能来自一场巨大的股市风暴,也可能是若干个有世界影响力的权威人士的一声惊叫,这将会触发资本市场的恐慌。我们现在已经在萧条的风暴当中,而且风暴正在移动,速度越来越快,席卷而过的国家也会越来越多。
德国经济的衰退
11月15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3季度,德国GDP环比下降0.1%。早前于8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就出现下滑,主要受到出口方面的拖累,德国制造商受到国外需求疲软以及贸易摩擦的打击。德国第二季度季调后GDP季率初值下滑0.1%,预期值下滑0.1%,前值为0.4%。在过去四个季度中,经济有两个季度出现萎缩。除了德国之外,包括法国和西班牙在内的大多数欧元区国家增长均在放缓,意大利正徘徊在经济衰退的边缘,而一些欧元区最大的企业发布的盈利预期也没有显示出任何好转的迹象。欧洲央行已经准备好推出新的刺激措施以提振经济。所有这些都推动德国国债收益率跌至历史新低。8月早些时候,欧元兑美元汇率跌至2017年年中以来的最低水平。荷兰国际银行分析师CARSTEN BRZESKI表示,贸易紧张局势、全球不确定性以及举步维艰的汽车业最终让德国经济陷入了困境。特别是不确定性的增加削弱了市场信心,进而影响了经济活动。德国经济在经历了长期的强劲增长之后,目前处于停滞状态。虽然德国经济部表示,目前预计不会出现更严重的经济放缓或明显的经济衰退,但德国主要经济机构已大幅下调了德国的增长预期,预计今年和2020年德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5%和1.1%。
德国作为欧洲的核心国家,其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给欧洲经济带来阴影。德国财政部长舒尔茨日前在谈论十多年前金融危机期间额外举债的时候表示,德国在经济危机中可能拿出500亿欧元(550亿美元)的额外支出。他说:“据我估计,上一次危机花了我们500亿欧元;我们必须能够筹集到这么多,我们可以筹集到这么多,最大的问题是不确定性。”这是德国官方首次披露可能实施的财政刺激的具体数字,也从侧面透露出德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很大。
虽然舒尔茨表示,德国的行动并非迫在眉睫,但德国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的红色警报,使默克尔政府面临着暂停平衡预算政策的压力,这些警告信号包括德国二季度经济萎缩以及与美国的贸易冲突扩大的风险。今年第二季度,德国GDP萎缩了0.1%,同时企业信心下降,加大了德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这还是六年多来德国第一次面临衰退风险。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经济正在“进入困难时期”,政府将“视情况做出反应”。这也是她首次建议可能需要积极应对,尽管她表示,没有必要马上进行财政刺激。种种信号显示,德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在迅速增加,而德国经济的下沉必将拖累整个欧洲经济的下沉。
“黑洞经济”之谜
有分析人士称,德国经济似乎陷入了“黑洞经济”——尽管有低利率、资金充足,但仍然难以刺激德国经济增长,似乎所有的经济资源都被“黑洞”所吞噬。从表面看,制造业困境的逐渐是一个重要原因。德国经济部表示,“以出口为导向的德国工业正面临全球贸易疲弱、全球制造业停滞和汽车需求下降的局面”。经济学家们担心,制造业放缓迟早会蔓延到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其他行业,德国劳动力市场已开始感受到经济放缓的影响。
经济放缓的阴影正在席卷整个德国制造业。戴姆勒、宝马(BMW)近期双双宣布缩减成本;全球第一、第四大汽车零组件供应商博世(Bosch)与马牌(Continental)都公布了裁员计划;引擎活塞制造商马勒(Mahle)关闭了当地一座工厂,车架零组件制造商舒勒(Schuler)则决定将生产线移到海外。
拥有欧洲最大内陆河港的曼海姆(Mannheim),2018年10月底才与中国的中欧班列对接,火车能从重庆一路开抵。但曼海姆的厂商还没真受惠中国连接,却已被美中贸易摩擦严重干扰。这里有全球最大化学品制造商巴斯夫(BASF)的生产基地,巴斯夫原本预估今年获利最高可成长10%,却已宣布调降财测,获利最糟恐衰退30%,并计划在2021年底全球裁员6000人。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字,进入减班减薪状态的劳工激增,8月已有约5万人,是去年同期的4倍。收入变少,消费也变少,根据官方数字,德国6月份零售业营业额仍较5月增长3%,但7月的数字却变成负增长2.2%。
制造业强大的德国面临困境,安邦智库给出的分析是,这与当前大环境——生产过剩时代相关。在生产过剩的时代,制造业越强、制造业的经济占比越大的国家,其经济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大。而美国发起的贸易摩擦,为高度依赖出口的德国制造业又增加了麻烦。德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在发达国家中最高,前十大出口品,从汽车、机械到航天和飞机,全是制造业的天下。但是,制造业独大是一把“双刃剑”,它是德国的强项,也是形成目前困局的原因。过去德国主要靠对欧出口,但欧洲一直未从欧债危机中复苏。欧元区经济增长率最近5年有3年不到2%,今年第二季度更降至0.2%。欧洲经济低迷,德国出口也欲振乏力,2012年至2017年出口平均年增长率只有0.2%。德国工业联合会(BDI)主席坎普(Dieter Kempf)表示,如果英国硬脱欧成真,德国今年经济增长率将降到零”。
德国长期制造业独大,其他部门乏善可陈。当制造业出口衰退时,其他部门却无力救援。台湾《商业周刊》引述德国智库Ifo今年8月报告表示,“目前德国没有一个主要行业有亮点”。在世人印象里,德国为先进国家,但不少领域却有愧此名,例如数字化。欧盟的数字化程度指标(DESI),在欧盟28国中,德国连前十名都排不进,比南欧小国马耳他还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集团(KFW)2018年报告称,德国企业最大挑战是“IT能力不足”。
数字化低落也反映了德国服务业竞争力不足。服务业占德国GDP逾60%,但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服务指数(STRI),在所有22个评比项目里,德国得分全低于平均值。服务业效率不彰的原因之一,在于管制重重。德国Ifo经济研究所主席福斯特说,“德国的服务业发展不佳,因为被过度监管;如果监管松绑加上开放国外竞争者,会有助服务业发展,目前很多服务业潜能都还未开展。”
买方世界的到来
在安邦智库研究团队看来,德国困境的原因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有关——我们已经来到了买方世界。正如安邦过去所指出,在买方世界中,富有价值的、含金量最高的东西,不是商品的廉价和丰富,而是经济总量和购买力。能够说了算的,能够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总实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市场空间。买方世界的形成与生产过剩有关,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廉价劳动力进入市场、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商业的出现和发展,都使得生产过剩极易发生。在某种程度,正是全球化的极大发展,创造出了现在的生产过剩的世界。
在安邦智库研究团队看来,德国困境的原因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有关——我们已经来到了买方世界。正如安邦过去所指出,在买方世界中,富有价值的、含金量最高的东西,不是商品的廉价和丰富,而是经济总量和购买力。能够说了算的,能够起决定作用的是消费总实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市场空间。买方世界的形成与生产过剩有关,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廉价劳动力进入市场、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互联网商业的出现和发展,都使得生产过剩极易发生。在某种程度,正是全球化的极大发展,创造出了现在的生产过剩的世界。
当生产大量过剩的时候,拥有市场空间的国家便有了独特的竞争力。与之相比,过去在短缺时代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制造大国,现在则处于被动局面。如果大量的过剩产品不能在市场上“兑现”价值,这样的生产和产能有什么用?它会表现为过剩的生产线、堆积的库存、闲置的厂房、膨胀的债务、潜在的金融风险、大量消耗的能源、污染的环境……简言之,未在市场“兑现”的生产能力是没有价值的。如果这样的生产制造能力“不幸”还处在相对较低端的价值链上,就更容易受到淘汰。
在资本过剩的推动下膨胀起来的全球经济,已经处于危机四伏的危险之中,不仅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面临巨大的风险,发达国家同样处在经济危机的前兆之中,而金融市场也在各种不确定性之中惶惶不安。一声“惊雷”就可能触发这一场危机。多年来,安邦智库不断强调“中国市场”,就是想指出中国在“世界工厂”之外,还有买方世界所看重的市场空间。而缺乏国内市场空间的生产制造大国,必然会在市场空间竞争和贸易战中受到重大冲击。在买方世界里,生产过剩往往是制造业大国的通病,它往往会形成不同程度的“黑洞经济”,吞噬掉经济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