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科技创新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成就了新经济的发展。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提出“新经济”概念,阐述了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高速度增长的动力来源于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经过研究发现,新经济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为龙头带领下,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特点的经济。正因为创新和科技改变了原有的经济形态,所以新经济在很多时候被誉为知识经济,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了新世界的格局。
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相比较,有五个明显不同的特征:
1、经济主体交往不同,传统的经济地域性,信息不对称性使得其能够形成不同的经济孤岛,这种经济孤岛由垄断的交互渠道进行联络。而新经济趋向全球一体化,各孤岛型的经济体被紧密地连接为一个整体,交互的渠道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性。
2、交换方式不同,它以信息化和电子化为主要交换手段。信息和数字化让企业和各经济体的交互变得更为快捷。数字化的处理方式使得数据和分析能够更为高效和简便。包围在我们身边的信息和大数据成为有秩序的交换和聚集中心,每个主体通过这个交换器收集和发送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后,转换为有用的信息触发生产和运营指令。
3、生产方式不同,它以集约型为主。信息化和电子化智能化让生产变得更为集中,全球的经济可以以分布式的方式进行生产加工和组合。聚集后的信息让生产变得更为经济有效。集约式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传统的分散式的效率,利润被更精准的计算和实现。
4、增长动力不同,新经济高科技、信息为增长原动力,从机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创新发展模式。信息裂变和技术创新,经济的发展在呈几何级方式进行发展。一项新的技术创新,意味着新的生产工艺和经济模式会很快代替传统模式。
5、资源是共享的,它对人类供给是无边界的。新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资源不再限制狭隘的使用界限内,人们可以更为有效地共享这种资源和信息,从而创造新的资源和资源的使用方式。
二、 数字经济当前继续扮演经济发展的主角,引领经济发展。
在可预计的未来,信息技术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奠基石,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数字经济,还将不断保持其旺盛的活力,持续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
2018年4月,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BEA)首次发布了美国数字经济[1]的初步统计数据和相关报告。2006到2016年间,同期美国GDP的增速只有1.5%,而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却高达5.6%。2016年,美国数字经济占据美国GDP(18.6万亿美元)的6.5%(1.2万亿美元)。和传统的行业相比,数字经济产业的排名位于专业、科技和技术服务业之下。后者2016年占美国GDP的比重为7.1%(1.3万亿美元),排名在数字经济产业之后的为大宗贸易产业,占美国GDP的比重为5.9%(1.1万亿美元)。2016年,美国数字经济的就业岗位为590万个,占美国1.5亿就业人数的3.9%,与金融和保险行业、批发贸易以及交通和仓储行业接近。数字经济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为11.4275万美元,远高于美国整体就业人群6.6498万美元的平均薪酬。
2018年5月,华为发布的《全球联接指数(GCI)2018报告》显示,数字经济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将达23万亿美元,比2017年的12.9万亿美元的规模(占GDP比重17.1%)增长接近一倍。
麦肯锡公司在2013 年发布的未来技术预测中,到2025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可能形成的经济效益,将是下一代基因组产业的5倍以上,先进材料的10倍以上,可再生能源15倍以上。
三、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新经济的发展。
2014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各国要顺应全球新技术革命大趋势,推动以绿色能源环保、互联网等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发展。
2016年3月,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各国应该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合作,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多个政策鼓励和扶持新经济尤其是数字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7年8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MGI)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全球领先力量》(China’s DigitalEconomy :A Leading Global Force)报告显示,近10年来,中国已处于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先地位。2005年,中国在电子商务领域零售交易额不到全球交易总额的1%,而2016年该比例已经超过40%,约为第二位美国交易额的2倍。在移动支付方面,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渗透率从2013年的25%迅速增长到2016年的68%。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个人消费额达7900亿美元,是美国的11倍。中国目前拥有的独角兽公司占世界独角兽公司(262家)的1/3,占全球所有独角兽公司总价值的43%。
2017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17)》。数据表明近五年来,信息消费年均增幅21%,为同期最终消费增速的2.4倍,占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9%,预计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间接带动经济增长15万亿。
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 (2018年)》显示,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占GDP比重持续上升,中国在美国之后,位列全球数字经济规模第二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交易额达2.3万亿美元。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比重达到32.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已成为近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为55%,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水平,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