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信部科技司向人工智能相关学(协)会、联盟、企事业单位发出倡议,要求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尽快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补齐疫情管控技术短板,快速推动产业生产与应用服务。以需求为导向,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和应用单位、上下游企业联合攻关,在疫情发现、预警、防治等方面有所作为。
面对疫情,科学管控。一些地方引入人工智能AI随访外呼平台,通过智能语音机器人对特定人群进行批量一对一电话外呼,自动询问采集居民疫情信息并进行分析,快速实现辖区居民健康信息采集与疫情摸底。通过手机扫码、人脸识别等实现了小区进出人员的科学精准识别管控。

2月4日起,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办辖区9个社区开始使用扫码登记出入。2月5日,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叠翠园小区住户通过扫二维码登记信息。居民通过手机扫码填写住户信息、体温信息、出入理由等信息后出入小区,既减人员接触又保证人员快速进出,不聚集。据了解,这是由中国移动宁夏公司针对此次疫情紧急研发并免费提供给社区使用的“智慧疫控”系统,该系统可在疫情上报、疫情期间人流大数据分析、重点人群关怀等方面为“智慧抗疫”提供支持。
青岛市李沧区毕家上流社区搭建“智慧社区”平台,运用人脸识别系统,目前已经采集2000多名居民的基本信息,实现了居民和外来人员进出小区精准识别和管控。
部分发达城市甚至启动“城市大脑”系统,实时监测进入本区域的外地车辆动态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提供给疫情防控指挥部门。
人工智能辅助科学抗“疫”。通过辅助诊断、快速测试、智能化设备、精准测温与目标识别等产品,助力疫病智能诊治,降低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提高管控工作效率。充分的挖掘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以及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
传统的CT设备固定在医院,需要病人前往医院检查。而车载CT机动灵活,可以直接送设备上门,最大程度减少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车载CT是一辆基于5G技术的移动CT影像车,当于一个移动的三甲医院CT室,将成熟稳定的设备、高质量图像、5G高可靠传输网络与智能云系统结合,颠覆了传统工作模式。不仅如此,在实际应用中,CT影像可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至医院进行远程影像辅助诊断,第一时间完成扫描、诊断和分诊。根据不同应用需求,车载CT还可定制化配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医疗设备,通过5G网络将监护数据回传至医院,辅助制定紧急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最及时的救治。
1月28日夜里,一辆移动CT影像车从山东泰安市立医院驶出,向着东平县沙河站镇卫生院一路疾行。对沙河镇卫生院的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进行了检查分析。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各地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全面推行“智慧”防控。在阻击疫情的阵线上,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防控利器。
线上办公、教育引领新潮流。为了着力保障疫期工作生活有序开展,各大企业开放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服务和AI教育资源,助力办公远程化、教育在线化和生产智能化,推动实施“居家能办公,停课不停学,停工不停产”。

“智慧”博“疫”离不开科技企业鼎力相助。近日,浪潮集团宣布,至疫情结束期间,旗下的“浪潮云”对有需求的政府、医疗、教育和企业免费提供“远程协同视频通信服务”,全力支持政府在线沟通、学校远程授课、医院线上诊疗、企业视频会议等。
每次危机都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必然带来相关产业和行业加快调整,也给商业带来改变的契机。抓住这些机遇,企业就能迎来新一轮发展。科技企业应继续加大大数据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力度。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携最新科技成果投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汇聚起科技“战疫”的强大“智慧”,我们必将打赢这场生死艰难的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