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展望来年经济形势,是否要“保6”,是否能“保6”,引发经济界诸多热议。
2020年,新的一年,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更多,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与此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
前不久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十四五"规划编制会议,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各地区各部门要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后续实施工作,做好“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工作,为“十四五”发展打下更好基础
稳定增长不等于经济增速要保“6”
9月中旬李克强总理接受俄罗斯塔斯社书面采访时曾被问及:“最近几年有观察家看到中国经济增速正在下降。您是否将此视为对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威胁?GDP增速下降过程中是否有任何‘红线’?中国是否会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调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
当时,总理就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回答:一是在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在较高的基数上,中国经济还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十分不易,这一速度仍然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二是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并特别指出稳增长主要是为保就业,只要就业比较充分,收入持续增加,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三是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中国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尽管未来很长时间,人口老龄化和金融周期下半场调整将带来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也必将影响经济结构,但实际增长接近潜在增长。前不久央行行长易纲对稳健货币政策的最新阐释:“保持货币条件要与潜在产出和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可见,中国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认识已经与时俱进,因此,政策上不必过度反应,而许多市场人士还停留在过去。
保“6”其实只是人为制造的一个心理关口,就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7”引发一片激烈争论,保“7”派将破“7”视为洪水猛兽一样。8月初,人民币汇率应声破“7”,但市场预期稳定、外汇供求平衡,事实证明汇率在“7”徘徊震荡实属正常现象,“7”就只是一个心理关口而已。相信,经济增长比6.0%高点或低点也无本质差别。1998年以来,我们一度全力保“8”,但2012年“8”破了,接着2015年“7”也破了,但破了也就破了。
明年要守的“红线”,除“稳就业”外还有“稳金融”。2020年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其中防范重大风险就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基于科学严谨的情景分析、压力测试,得出的名义经济增长的底线值。即便它可能是“6”,但此“6”非彼“6”。
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服务业每单位GDP拉动就业的潜力要比第一、第二产业多得多,以互联网数字经济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正在大力崛起发展。中美是全球两个最大的数字经济体,一个代表性的指标是中美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遥遥领先。按上市公司市值来看,全球7个大科技平台里腾讯和阿里来自中国,其余全为美国,欧洲和日本已经被落下了,数字经济模式下的全球竞争新格局正在重塑。
当前中国经济越来越注重高质量的发展,而这种发展绝不是早些年那种大水漫灌,粗放式发展所获得的。对于有些经济学家提出的,明年经济低于6%是否会影响就业的问题,其实,经济略低于6%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就业问题,这是因为中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服务业每单位GDP拉动就业的潜力要比第一、第二产业多得多。
今年美国失业率创下近60年来的新低,只有3.5%;日本更是降至2.2%,创下26年来新低;但前三季度两者经济增速只有2.3%和0.9%;这跟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有关系,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也已超过半壁江山,完成全年1100万就业的目标任务并不困难,这并非‘保6’的充分原因。
“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6-2018年经济增速保持在6.6%-6.8%之间,2019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2%,首次跌破6.5%五年平均下来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目标难度不大。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对2018年GDP核算数据进行了修订。这样下来,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只要达到5.7%,就能实现总量翻番的目标。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才是来年经济工作的重心,而不是片面的去追求心理关口的数字化。
作者系潍坊市新经济研究会政策研究员 张振华